環境監測指通過對影響環境質量因素的代表值的測定,確定環境質量(或污染程度)及其變化趨勢。環境影響評價簡稱環評,是指對規劃和建設項目實施后可能造成的環境影響進行分析、預測和評估,提出預防或者減輕不良環境影響的對策和措施,進行跟蹤監測的方法與制度。環境監測是環境保護工作的基礎,負責為環境管理工作提供科學依據,環境管理工作又必須依靠環境監測。
一、環境監測與環境影響評價的內容及職能
1.1 環境監測
環境監測主要是指利用一些特定的環境監測技術手段來對現實條件下一切違反環境法律、管理制度以及行政規章的行為進行必要的監測和控制,并提供有效的數據來為后續的執法過程提供科學的依據。由這樣一種直觀的定義和說明我們就不難理解到,環境監測的實質也就是為環境執法予以良好的科學的服務。我們可以根據其具體的工作階段進一步的將環境影響評價分為兩個大的部分:一是在調查階段所進行的環境監測,二是在竣工驗收階段內進行的調查和監測。環境監測在執行的過程中還有兩個顯著的特征:一是環境監測的進行本質上還是為社會進行服務的,因此環境監測所給出的主要產品也就是其科學合理的分析數據,這樣一些數據所反映的就主要是一些大氣環境、水環境以及噪聲環境等相關的數據。這樣一些數據位后續工作的進行提供了相當可靠的科學依據。環境監測另外一個顯著的特征就是其過程的進行都是以統計學為基礎的,且在進行的過程當中還會多方面的涉及到自然科學或者是其他一些社會科學的知識和內容。
1.2 環境影響評價
環境影響評價則是對一些規劃中或者是建設中的項目可能對環境產生的影響所給出的一種分析、預測和評估,并在此基礎上進一步的給出處理或者是解決方案的一個過程。可以講環境影響評價進一步的分為三個具體的層次:一是現狀的環境影響評價,二是環境的預測評價,.后就是跟蹤評價,在實際的工作環境下這樣三個層次的影響評價都需要良好的進行,這樣才能夠保證.終所給出結論的時效性和科學性。
二、 環境監測與環境影響評價之間的關系
2.1環境監測是環境影響評價的基礎
當建設項目進行環境影響評價時,首先要對該項目建設地環境要素進行分析,項目擬建地是否具有環境容量主要指大氣環境、水環境、噪聲環境以及生態等要素的環境容量;項目建設后是否帶來新的環境影響和變化; 項目擬建設地是否具有環境可承載力。為了說明這一系列問題必須有環境現狀監測數據來表明,該地域的環境質量具有可行性,大氣環境中污染物濃度小于區域質量標準,水環境質量滿足功能區要求,噪聲現狀達到功能區要求。只有具有準確的環境監測基礎數據,才能表明該地域是否具有環境容量,是否可以建設。
2.2環境監測在環境影響評價中的監督功能
實際上,在環境影響評價的過程當中,會有較多中方法來對其進行必要的監督,而環境監測正是這樣一些監督方法中.為基本的一種。正如上文中所分析的,項目建設對環境本身來說是否具有可行性、是否能夠滿足區域內環境規劃的要求,都是需要具體的數據來進行衡量和說明的,而這樣一些科學有效的數據都是來自于環境監測數據。
2..3 環境監測貫穿于整個環境評價體系
項目方委托環境評價后,評價單位必須先委托對項目擬建地進行環境本底監測,對本底監測數據評價,在環境本底可行的情況下進行項目環境影響預測和評價,同時疊加環境本底后具有環境可行性。在項目建成后并試運行 3 個月后對項目進行驗收,也是對項目環境影響評價.主要的環境要素預測評價和監督,建成后對環境影響是否超越了預測結果,必須進行環境監測。通過對廢氣污染源達標排放、廠
區下風向污染物監測、環境大氣敏感區監測,說明大氣環境未改變環境現狀;產生的廢水達標排放,不改變原有水環境功能;噪聲環境達標等;這些均要由環境監測數據來支持。在項目運行一段時間后,進行回顧性評價時還需要監測數據來說明建設項目建成后未改變環境現狀,具有環境可行性。環境影響評價中的評價初期、建設期、運行期及后評價期,均由環境監測數據來支撐結果,因此,環境監測貫穿于整個環境影響評價體系之中。
三、 環境監測中存在的問題以及改進的意見
3.1在環境監測中,由于自然和人為因素的干擾限制,致使監測頻率低、監測點位不全等現象時有發生,從而使獲得的監測數據不具代表性,某些監測數據結果不能準確地反映環境的實際狀況。建議加強環境監測的規范化管理,進一步完善監測制度的實施,減少自然和人為因素對環境監測的干擾,使監測數據準確的反映環境實際狀況。
3.2由于時間和經費的原因,環境評價單位在進行環境影響評,價工作的過程當中往往會一定程度的進行壓縮和省略,或者是在進行評價的過程當中為了趕進度而對于某些必要的監測項目并沒有按照要求的那樣去進行,實際上這對于監測結果的準確性無疑都還是有著一
定的影響的。針對于這樣一個問題我們給出的解決方案就是在進行環境影響評價的過程當中需要進一步的提高對于環境監測的認識高度,使得環境監測能夠提早的介入,這樣就能夠保證時間上的充足,同時還需要保證環境監測經費的比例,使得整個環境監測方案能夠完整有效的進行。
3.3在生態環境監測方面,由于方法、技術及數據表述形式等方面的不足,造成該工作目前處于空白狀態或無實際運用價值,大多數項目的生態環境影響評價只是走形式。建議進一步研究生態環境監測的技術和方法,制定出可行、有效的方案,使生態環境監測不流于形式。